西鋼實現節能增效主導思想及吃干榨盡的管理理念
據青海日報報道,清風拂面,陽光和煦,漫步在鋼城大地,但見藍天白云之下,綠樹成蔭,花團錦簇,草木吐青……呼吸著清新空氣的人們,一臉愜意。對西鋼人來說,這樣的圖景不是夢幻般的遐想,而是真實的家園所在。綠色,已經成為西鋼的一張嶄新名片。
一
“為了還西寧市人民一片藍天,困難再大我們也要做。”西鋼集團公司董事長陳顯剛說。“作為省屬大型企業,公司不但要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也要承擔建設‘綠色西鋼’、促進青海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任務!”。
做為國家首批千家節能行動企業和省政府重點節能降耗企業,節能減排工作一直是西鋼能源管理及技術改造的核心。按照建設“三型企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自主創新型)的目標,西鋼以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強化能源基礎管理、推進節能技術改造及淘汰落后裝備、深化能源循環利用水平為措施,堅持“創新改革、調整結構、提質降耗、節能減排”的經營方針,以超常規的理念、超常規的速度,于2004年率先在省屬企業中啟動大規模環境治理和節能減排工作。為了保證節能技改措施及目標的有效實施,公司先后制定了“十一五”、“十二五”節能規劃,對目標、任務、措施等通過規劃進行逐年分解。
在過程管控實施的過程中,公司成立了水、電、氣、爐窯、計量等五個專業管理稽查組,將原有的抓違章用能、指標考核轉變為以抓合理用能、經濟用能為突破口,重點抓工序間的科學合理用能,通過實時跟蹤行業中同等或類似工藝裝備先進指標及節能技術進行對標挖潛,查找原因,制定措施,持續改進。同時在全公司范圍實施全員能源管理、崗位節能競賽、崗位指標創新等管理舉措,形成了人人要節能、人人會節能的良好氛圍。
二
節能減排工作是一項技術新、投資大、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在面對高能耗、高污染、低產能的落后工藝和裝備,西鋼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通過淘汰更新落后的高耗能設備,提高裝備水平及能源利用效率實現裝備節能。“十一五”期間,西鋼共投資6.3億元用于節能技術改造,先后淘汰高能耗的小電爐5臺,淘汰更新高能耗的電力變壓器、空壓機、電機等637臺套,將5臺高能耗的蒸汽鍛錘改造為電液錘及快鍛機。通過副產燃氣綜合利用,淘汰煤氣發生爐18臺,燃煤鍋爐9臺,將3臺35噸的燃煤鍋爐改為燃高爐煤氣鍋爐。同時,新建300噸節能環保型的燃氣套筒石灰窯,淘汰了4座50立方米高污染、高能耗的燃煤石灰窯。此外,對高耗能的31臺套加熱爐及熱處理爐采用先進高效的爐型、耐材及計算機控制技術、余熱回收設施等進行節能技術改造,節能效果均達到30%以上。新建、擴建水循環泵站5個、水處理系統2個,使公司水循環利用率達到100%,真正實現了工業廢水零排放。
“十一五”期間,西鋼實現節能量5.8萬噸標煤,各項節能指標均超額完成了省政府下達任務。本著綜合利用、過程控制、對標挖潛、節能增效的主導思想及吃干榨盡的管理理念,“十二五”期間,西鋼進一步對現有裝備及工藝結構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全力夯實節能基礎管理,使節能管理工作向精細化、動態化、標準化、高效化延伸。2012年,噸鋼綜合能耗607kgce,較2011年同期下降5kgce,降幅0.82%;噸鋼電耗763kWh,較2011年同期下降11kWh,降幅1.42%;噸鋼耗新水3.13t,較2011年同期下降16.1%。2011年至2012年,累計實現節能3.24萬噸標煤,完成“十二五”節能任務的54.36%。至“十二五”末,西鋼將計劃投入資金近5.5億元用于實施高爐、高爐沖渣水余熱利用、總排廢水處理、集中洗浴、電網優化等節能技改項目,屆時各工序、各站所消耗指標達到或接近行業先進水平,真正實現用能高效化、資源綜合化、效益最大化,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廠區越來越美、綠地越來越多、環境越來越好”是西鋼職工群眾的普遍感受。徜徉在波碧柳綠的鋼城,溪邊花叢蛙叫蟬鳴,腳下一條蜿蜒小徑淹沒于兩旁的青青草叢,尋路前行,馬路兩旁綠樹成蔭,人們聚在樹蔭下納涼,小孩子嬉鬧著奔向遠處,一個天藍、氣凈、水清的綠色鋼城正呈現在人們面前。
推薦資訊: | ||||||||||||||||||||
|